中國傳統(tǒng)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已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。紹興產茶歷史悠久,有史料記載,紹興茶始于漢,興于魏晉南北朝,盛于唐,旺于宋元,明清時期,更是越茶行天下。歷史上紹興曾被稱為中國的“茶都”,在茶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,文化內涵深厚。多年來,一些有識之士一直在呼吁,建一個茶文化博物館,讓紹興的茶文化成為生態(tài)、旅游發(fā)展和鄉(xiāng)村振興的助推器。目前,在紹興市柯橋區(qū)平水鎮(zhèn)新平陽村已建成了越茶文化博物館,可供游客了解和研學越茶的歷史、文化和制作技藝。
平水日鑄茶“平水日鑄茶”、“平水珠茶”是越茶的典型代表之一。平水日鑄茶是平水珠茶的前身,產于常年云霧繚繞、空氣清新之日鑄嶺一帶。日鑄嶺位于紹興東南之地平水鎮(zhèn)會稽山脈北側,海拔516米,巖石突兀,嶺階逶迤,地勢高峻,是能產好茶的地方,平水日鑄茶也因此而得名。宋《嘉泰會稽志》早有記載:“嶺下有僧寺名資壽,其陽坡名油車,朝暮常有日,產茶絕奇,故謂之日鑄茶”。
平水日鑄茶外形卷曲呈花蕾狀,綠潤鮮活;湯色綠明亮;香氣栗香馥郁持久;滋味醇厚回甘;葉底嫩勻成朵,勻齊綠亮。其獨特的品質特征“花蕾形、栗香郁”。
平水珠茶
平水珠茶是浙江獨有的傳統(tǒng)名茶,由日鑄茶發(fā)展而來,素以形似珍珠、色澤綠潤、香高味醇的特有風韻而著稱于世。幾百年來,外銷不衰,成為我國主要出口綠茶產品。
平水珠茶的形成也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。早在宋代,當其他茶區(qū)還是沿襲團餅茶制法時,平水茶區(qū)已是不團不餅,改用炒青制法了。大約到了清代,平水茶區(qū)的炒制方法又有新的改變,即產生了珠茶制法,制成的茶葉揉成一團,外形成顆粒狀,細圓緊結,宛如珍珠,故名珠茶。
紹興平水鎮(zhèn)在地形、氣候、土壤以及水文情況這些方面都為產茶創(chuàng)造了絕佳的環(huán)境,是產茶的首選地段。平水日鑄茶歷史悠久,傳承祖先的制茶手藝是我們現代生活的需要,也是我們當代人的責任,茶人黃松柏是紹興市市級非遺日鑄茶制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,李亞根、湯恭財、袁云皋三人均為平水珠茶制作工藝柯橋區(qū)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。平水日鑄茶和平水珠茶是越茶的一大特色,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,在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,更重要的是要加強推廣,讓日鑄茶和珠茶走的更遠,成為紹興的歷史文化名片。
來源:紹興非遺協(xié)會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